支援不同的螢幕大小

如果應用程式可支援各種螢幕大小,就能讓更多裝置使用應用程式,並盡可能減少使用者數量。

如要盡可能支援多種螢幕大小,應用程式版面配置需要採用回應式及自動調整式設計。無論螢幕大小為何,回應式/自動調整式版面配置都可提供最佳的使用者體驗,讓應用程式能根據手機、平板電腦、折疊式裝置、ChromeOS 裝置、直向和橫向螢幕方向,以及大小調整設定 (例如多視窗模式) 進行調整。

回應式/自動調整式版面配置會配合可用的顯示區域而變化。變更範圍包括填滿空間的小型版面配置調整項,也就是填滿空間 (回應式設計),而將一個版面配置完全取代為另一個版面配置,讓應用程式能盡可能配合不同的顯示大小 (自動調整設計)。

Jetpack Compose 是一種宣告式 UI 工具包,十分適合用來設計及導入可配合各種畫面大小動態變更算繪內容的版面配置。

明確配合螢幕層級可組合項大幅變更版面配置

使用 Compose 安排整個應用程式的版面時,螢幕層級可組合項佔用應用程式轉譯的所有空間。在這個設計層級中,變更螢幕的整體版面配置,以便利用較大的螢幕,是合理的做法。

避免使用實體、硬體數值來決定版面配置。您可能會想根據固定的實際資訊做決策 (該裝置是平板電腦嗎?實體螢幕有特定的長寬比嗎?),但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於協助您判斷 UI 可以使用的空間,可能沒有幫助。

顯示多種裝置板型規格的圖表,包括手機、摺疊式裝置、平板電腦和筆電。
圖 1. 手機、摺疊式裝置、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板型規格

在平板電腦上,應用程式可能會在多視窗模式下執行,這表示應用程式可能會在畫面上與其他應用程式並排顯示;在 ChromeOS 上,應用程式可能會在可調整大小的視窗中執行。裝置上甚至可能有多個實體螢幕,例如折疊式裝置。在這些情況下,實體螢幕的大小與決定如何顯示內容無關。

您必須改為根據實際分配給應用程式的畫面部分 (例如 Jetpack WindowManager 程式庫所提供的目前視窗指標) 做決定。如要瞭解如何在 Compose 應用程式中使用 WindowManager,請參考 JetNews 範例。

遵循這個方法,可以讓您的應用程式更加具有彈性,在上述所有情境中都能順利運作。此外,如果版面配置可因應螢幕空間調整,系統就能降低特殊處理工作量,輕鬆支援 Chrome OS 等平台和平板電腦與折疊式裝置等板型規格。

在您觀察應用程式可用的相關空間時,建議您將原始大小轉換為有意義的大小類別,如使用視窗大小類別一節所述。這會將尺寸分為標準大小值區。這些值區是一種中斷點,設計目的是要讓您在最佳化應用程式時兼顧簡單與靈活,以滿足最獨特的情境需求。這些大小類別是指應用程式的整體視窗,因此請使用這些類別決定會影響整體螢幕版面配置的版面配置決策。您可以將這些大小類別當成狀態向下傳遞,或者,也可以執行額外邏輯以建立衍生狀態,再向下傳遞到巢狀可組合項中。

@Composable
fun MyApp(
    windowSizeClass: WindowSizeClass = currentWindowAdaptiveInfo().windowSizeClass
) {
    // Perform logic on the size class to decide whether to show the top app bar.
    val showTopAppBar = windowSizeClass.windowHeightSizeClass != WindowHeightSizeClass.COMPACT

    // MyScreen knows nothing about window sizes, and performs logic based on a Boolean flag.
    MyScreen(
        showTopAppBar = showTopAppBar,
        /* ... */
    )
}

這種分層方法會將螢幕大小邏輯限制在單一位置,而非分散在應用程式中至許多需要保持同步的位置。這個單一位置會產生狀態,您可以將此狀態明確向下傳遞給其他可組合項,就像傳遞其他應用程式狀態一樣。明確傳遞狀態可簡化個別可組合項,因為這些可組合項會是一般可組合函式,伴隨其他資料攜帶著大小類別或指定的設定。

彈性巢狀可組合項可重複使用

要是可組合項可以放置在許多不同位置,就能提升重複使用的可能性。如果可組合項預設為一律以特定尺寸放在特定位置,就很難重複用於任何其他位置,也不太容易搭配其他可用空間使用。這也表示可重複使用的個別可組合項應避免仰賴「全域」大小資訊決定運作方式

請考慮以下範例:假設巢狀可組合項導入了「清單 - 詳細資料」版面配置,螢幕可能會顯示一個窗格或兩個並排的窗格。

應用程式並排顯示兩個窗格的螢幕截圖。
圖 2. 應用程式螢幕截圖,顯示一般清單/詳細資料版面配置:1 是清單區域,2 是詳細資料區域。

我們希望這項決策屬於應用程式整體版面配置的一部分,因此如前所述,我們會將決策從螢幕層級可組合項向下傳遞:

@Composable
fun AdaptivePane(
    showOnePane: Boolean,
    /* ... */
) {
    if (showOnePane) {
        OnePane(/* ... */)
    } else {
        TwoPane(/* ... */)
    }
}

如果我們想改為讓可組合項根據可用空間獨立變更版面配置,該怎麼做?例如資訊卡,我們希望如果空間允許,就顯示更多詳細資訊。我們想依據某些可用大小執行某些邏輯,但具體來說該指定哪個大小?

兩張不同資訊卡的範例。
圖 3. 較窄的資訊卡只顯示圖示和標題,較寬的資訊卡則顯示圖示、標題和簡短說明。

如上方所示,請避免將尺寸設為裝置的實際螢幕大小,這麼做並不適用於多螢幕裝置,也不適用於非全螢幕的應用程式。

由於可組合項並非螢幕層級可組合項,為了盡量提升重複使用的可能性,我們也不應直接使用目前的視窗指標。如果元件用於邊框間距 (例如插邊),或應用程式有導覽邊欄或應用程式列等元件,可組合項的可用空間量與應用程式的整體可用空間可能會有極大差異。

因此,我們應使用實際為可組合項指定的寬度來算繪可組合項本身。有兩種方法可以取得這項寬度資訊:

如要變更內容的顯示位置顯示方式,您可以使用一系列的修飾符,也可以使用自訂版面配置建構回應式版面配置。這可以簡單得像拿一些子項填滿所有可用空間,或是在有足夠空間的情況下,以多個資料欄擺放子項。

如要變更顯示的內容,可以使用 BoxWithConstraints,而且這個替代方法更加有效。這個可組合項提供成效評估限制,可讓您用來根據可用空間呼叫不同的可組合項。不過,這有很正常的事,因為 BoxWithConstraints 會將組合延遲到版面配置階段,一旦知道這些限制,就會造成版面配置期間執行更多作業。

@Composable
fun Card(/* ... */) {
    BoxWithConstraints {
        if (maxWidth < 400.dp) {
            Column {
                Image(/* ... */)
                Title(/* ... */)
            }
        } else {
            Row {
                Column {
                    Title(/* ... */)
                    Description(/* ... */)
                }
                Image(/* ... */)
            }
        }
    }
}

確保所有資料皆可用於各種尺寸

在運用額外螢幕空間時,比起小型螢幕,大型螢幕可能會有空間向使用者顯示更多內容。導入這種行為的可組合項時,您可能會想提高效率,並載入資料做為目前大小的副作用。

不過,這與單向資料流原則背道而馳,在單向資料流中,資料可以提升並提供給可組合項,以便適當進行算繪。必須為可組合項提供足夠的資料,讓可組合項隨時擁有在任何大小顯示所需的內容,即使部分資料可能不會每次都用到。

@Composable
fun Card(
    imageUrl: String,
    title: String,
    description: String
) {
    BoxWithConstraints {
        if (maxWidth < 400.dp) {
            Column {
                Image(imageUrl)
                Title(title)
            }
        } else {
            Row {
                Column {
                    Title(title)
                    Description(description)
                }
                Image(imageUrl)
            }
        }
    }
}

Card 範例為基礎,請注意,我們一律會將 description 傳遞至 Card。雖然 description 只有在寬度允許顯示時才會使用,但無論可用寬度為何,Card 一律會要求這個項目。

一律傳遞資料的做法,會降低自動調整式版面配置的有狀態程度,使其變得較簡單,避免在切換不同大小時觸發副作用 (這可能會發生在重新調整視窗大小、螢幕方向改變,或折疊及展開裝置時)。

這個原則也讓您可以在版面配置發生變化時保留狀態。由於資訊可能不適用於所有螢幕尺寸,因此「提升」(hoisting) 這類資訊後,我們就能在版面配置大小變更時保留使用者的狀態。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提升 showMore 布林值標記,這樣一來,在畫面大小有所調整,導致版面配置在隱藏和顯示說明之間切換時,使用者的狀態就能保留下來。

@Composable
fun Card(
    imageUrl: String,
    title: String,
    description: String
) {
    var showMore by remember { mutableStateOf(false) }

    BoxWithConstraints {
        if (maxWidth < 400.dp) {
            Column {
                Image(imageUrl)
                Title(title)
            }
        } else {
            Row {
                Column {
                    Title(title)
                    Description(
                        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showMore = showMore,
                        onShowMoreToggled = { newValue ->
                            showMore = newValue
                        }
                    )
                }
                Image(imageUrl)
            }
        }
    }
}

瞭解詳情

如要進一步瞭解 Compose 中的自訂版面配置,請參閱以下其他資源。

範例應用程式

  • CanonicalLayouts 是經過實證的設計模式存放區,可在大螢幕裝置上提供最佳使用者體驗
  • JetNews 展示如何設計可調整 UI 的應用程式,以便運用可用空間
  • Reply 是支援行動裝置、平板電腦和摺疊式裝置的自動調整範例
  • Now in Android 是使用自適應版面配置來支援不同螢幕大小的應用程式

影片